用感恩之心诠释“孝道”含义
来源:发布时间:2014-12-18  查看次数:

王建明、魏孟云夫妇数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父母,赢得大家称赞

                                      用感恩之心诠释“孝道”含义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住怡景花城的王建明、魏孟云夫妇,数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病的母亲和父亲,用行动诠释“孝”的含义。

  婆婆意识混乱又抓又咬

  儿媳默默承受

  王建明的母亲10年前患上脑萎缩,变得脾气暴躁、言行古怪。“婆婆神志有些不清,总是嚷着我拿她的钱了、偷她的毛衣了。我得想办法哄她。”王建明的妻子魏孟云说,“我用针线把她的钱缝在衣服的内兜里,但一会儿她就把内兜撕开,把钱藏在鞋里、袜子里,找不到了就闹腾……最后,我买了个铁箱子,把她的东西放进去,给她一把钥匙。她嚷着找啥东西时,我就赶快把铁箱子搬过来打开让她看看。伺候老人,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你得像照顾小孩儿一样哄着。”

  随着病情加重,王建明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魏孟云数年如一日,不嫌脏,不怕累,端屎接尿,洗衣,喂药,喂水,给婆婆做合口味的饭菜,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婆婆意识混乱,有时喂她饭时她又抓又咬,我的脸上、胳膊上经常有伤。但她是病人,做儿媳的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她。”魏孟云说,为了不让卧床的婆婆生褥疮,她每天都给婆婆翻身子、按摩,经常给婆婆擦身子、换衣服。有时,婆婆大便干结,她还要用手往外抠……

  学习下颚复位术

  悉心照料母亲

  王建明说,母亲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加上长期卧床导致烦躁,经常大吵大闹,甚至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老太太因长时间喊叫,经常用力过猛,造成习惯性脱臼,直接影响正常饮食,以至于日渐消瘦。为了恢复母亲的下颚功能,王建明多次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医院帮助她复位下颚。但因意识不清,母亲不配合医生治疗,谁给她治疗,她就会咬谁、抓谁。次数多了,医院没有一个大夫能为她治疗。

  在“投医无门”的情况下,王建明只好向大夫请教下颚复位的方法。每当母亲下颚脱臼时,王建明就一边劝说她,一边帮她复位下颚。

  虽然是王建明帮忙复位下颚,但母亲仍然会抓、咬。于是,王建明的手臂上经常有深深的抓痕和咬痕。

  王建明总是强忍着疼痛,含泪对意识混乱的母亲说:“娘呀!我不给你安上下巴,你咋吃饭呀?这不都是为你好吗?”王建明深知,人都有老的一天,父母操持家务辛劳了一辈子,老的时候,子女得尽到自己的责任。

  守护病重父母

  孝心赢得称赞

  王建明说,母亲因为长期卧床,生物钟混乱,经常晚上不睡觉,试图从床上爬起来。为防止母亲从床上跌下来,他们在病床上安装防护网,并在床前放一张简易床,夫妻俩轮流守护。一个晚上下来,两个人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2012年,王建明的父亲患上了脑中风、老年痴呆症,瘫痪在床。照料卧病在床的母亲就够劳心费神的,两位老人同时卧床,日常照料工作十分繁重。

  魏孟云说:“一个房间内放着两张病床,喂饭时得左边喂一口右边喂一口。一顿饭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常常饭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两位老人同时卧床的这几年,是王建明夫妻俩最累的几年。魏孟云从早到晚,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扫地,洗衣,张罗老人的饮食起居。王建明白天上班,夜晚照顾老人。

  2012年8月,父亲因患脑中风住院,母亲因肺部感染住院,而当时正值我市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时期。在“文明天使”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市司法局的一名志愿者,王建明白天站岗、值勤,晚上赶到医院照料两位老人。

  同事们问王建明:“你咋整日眼睛红肿、布满血丝呢?”得知详情后,大家无不被王建明这种对工作负责、对父母孝顺的行为表示敬佩。

  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说,王建明夫妇多年如一日照料患病的父母,用行动诠释“孝”的意义。他们对孝道的践行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