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调查
来源:发布时间:2019-03-26  查看次数:

◆ 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公证机构一年多提供公证调解服务2.8万余次

◆ 截至目前试点公证处参与文书送达财产保全执行等34万余件(次)

◆ 执行难攻坚战进入白热化法院压力巨大公证辅助执行变得顺理成章

◆ 将公证特殊价值属性融入司法制度中实现两种法律资源强强联合

◆ 仅13家试点公证处获政府购买服务其余177家靠自有资金开展工作

 法制网记者 周斌

公证员谭睿每天上班的地方不是公证处,而是法院。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窗明几净的审判大楼一层左侧几乎被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全部占据,挂牌“明信公证处司法辅助中心”,公证调解、公证保全、调查取证等6个窗口一字排开,忙碌的景象不亚于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

“我们全面参与了官渡区法院的司法辅助工作,从送达到执行,都有公证人员的身影。仅2018年前11个月,我们就为官渡区法院公证送达超万件。”明信公证处司法辅助中心主任谭睿说。

如今,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自201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在北京、福建、云南等12个省份开展试点以来,全国已有190个公证处与200多个中基层人民法院对接,开展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

“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助力法官专注审判工作,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提升了法院办案质效,让司法更加公正。”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云南昆明、福建厦门等地调查走访,听到多位法官发出这样的评价。

从调解开始,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际上,早在2015年年底,明信公证处就和官渡区法院携手“吃螃蟹”——在全国率先尝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成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服务基地”(现更名为“司法辅助中心”),探索公证调解工作。

回忆起当初的合作,官渡区法院副院长缪宇和明信公证处主任段伟不约而同用到了一个词:一拍即合。

缪宇介绍说,近年来,在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因素影响下,官渡区法院收、结案件数呈“井喷式”增长,2018年收案量达3万件,而全院员额法官仅49名,人案矛盾极为突出,如何分流案件,成为现实所需。段伟最初则想把法院作为一个“练兵场”,通过派员到法院这一定分止争的专业场所进行轮训,提升公证人员合同焦点归纳、纠纷预防等能力,服务公证处长远发展。

公证调解的优势,很快凸显。

记者近日走进官渡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公证调解的窗口紧挨着立案窗口。当事人来立案,凡涉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纠纷的,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导入公证调解。

谭睿告诉记者,到法院的案件,大多矛盾冲突比较激烈,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和,这时由有法律背景的公证人员介入,加上公证人员长期扎根法律服务领域,对预防涉不动产、金融、家事等纠纷经验丰富,调解效果更佳。

他举例道,前不久一起离婚案,女方要求男方先支付抚养费、过户房产后再签离婚协议,男方则要求先签离婚协议,双方互不退让。公证调解员提出,公证处可以监管资金,解除婚姻关系后把钱打给女方,并代办房产过户手续。难题迎刃而解。

2018年12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官渡区法院公证调解室,一起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刚刚调解成功。上周来立案,这周就把问题解决了,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原告代理人周于琪在当事人留言一栏写道:调解人员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本次调解很顺利。

在公证调解室一角,记者看到8摞半人高的调解卷宗,都是公证调解成功的案例。缪宇介绍说,官渡区法院入驻了8个调解组织,分流到公证调解的案件数是其他调解组织总和的4倍之多;2018年以来,公证调解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700件,效果非常明显。

2016年6月,最高法出台《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公证调解给予认可。此后,一些地方法院开始主动吸纳公证机构进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委派或委托公证机构在家事、商事等领域开展调解。

据统计,一年多来,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的公证机构共提供公证调解服务2.8万余次。一些公证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未达成协议的,通过书面形式确认双方无争议的事实,进入诉讼后也无需再为此举证,简化了程序。

从调解开始,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迈出坚实的一步。

不仅是参与调查取证,目前,试点公证机构参与文书送达、财产保全、执行分别达25万余件(次)、1.4万余件(次)、8.3万余件(次)

全国首例公证调解协议获司法确认;全国首例公证机构代理诉讼文书送达;全国首例公证机构受托调查取证;全国首例公证机构参与法院拍卖房延伸服务上线淘宝网。

来到明信公证处,“四个首例”让明信人津津乐道,也见证了他们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的发展历程。

如今,明信公证处已在昆明官渡区、五华区、呈贡区3家法院设立司法辅助中心,专职公证人员从最初5人发展为61名,并建立法律文书送达、案件调解、调查取证、参与财产保全、参与执行以及全流程公证法律服务六大业务,全面承接司法辅助事务。

明信公证处司法服务部部长刘文兵清楚地记得,2017年5月,接受官渡区法院委托,他和同事赶到江苏南京,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债务人财产进行调查取证,凭借多年做不动产公证的经验,他们将债务人尚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回迁房全部查了出来,有力推动案结事了。

这是明信公证处第一次参与调查取证,也是全国首例公证机构受托调查取证。

两个月后,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正式开始。各试点公证机构接受法院委托,就当事人婚姻状况、亲属关系、财产状况、未成年子女抚养情况等进行核实和调查取证,截至目前已调查取证6.9万余件(次)。

不仅是参与调查取证,目前,试点公证机构参与文书送达、财产保全、执行分别达25万余件(次)、1.4万余件(次)、8.3万余件(次)。

在这25万多件次送达中,福建省厦门市鹭江公证处一家就承担了五分之一强。

2018年12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鹭江公证处与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合作创设的“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发现,信息化让公证送达更加精准高效。

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进入“集约送达智能管理系统”,辖区待送达案件在地图上用红色圆点显示,点击同一区域多个红点发送给送达人员。送达人员手机里“上门送达”App就会立即收到信息,系统自动规划最优送达路径,导航指引。

鹭江公证处公证人员林雅婷介绍说,思明区法院各个庭原来都有送达人员,分散送达,耗时耗力。现在,鹭江公证处依托信息化全面对接法院立案信息,对电话送达、邮寄送达、上门送达等进行集约管理,区域包片、流程跟踪、定岗定责,有效提升送达效率。

“送达关系到案件能否及时正常审理,当事人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保护。思明区法院年收案3.8万件,送达难问题尤为突出,原来法官带着书记员送达,耗费了大量司法资源。现在公证送达,效率高、效果好。”思明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刘亚乐感叹道。

鹭江公证处司法辅助中心主任吴琳颖告诉记者,目前,鹭江公证处已与厦门市、思明区、翔安区、集美区两级4家法院建立资源协同、优势协同、责任协同的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模式,根据各家法院的不同情况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在思明区法院我们重点做送达,因为送达难是其‘痛点’。”

公证处探索参与法院司法拍卖辅助事务,走出一条公证参与执行事务的新路子

说到法院“痛点”,就不得不提执行工作。

随着“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时限的临近,执行难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法院压力巨大。

这让公证辅助执行,变得顺理成章。

据了解,一年多来,各试点公证机构积极参与法院执行中的和解、调查、送达工作,协助搜集核实执行线索、查控执行标的,协助清点和管理查封、扣押财物。

记者注意到,在辅助执行中,有些工作公证处原本就很擅长。2018年5月,明信公证处接受法院委托,派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一幢拥有72间客房的酒店大楼进行清点、腾退,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清单按照公证标准制作,一目了然。

这件事也让官渡区法院执行法官何凡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以前执行人员几乎每天都要跑房管车管等部门,有时候网络查控系统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因未及时处理而错失良机。公证参与后,执行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处理线索、做当事人工作、抓“老赖”。

“我们团队3人,公证介入前年结案640件,介入后2018年结案超过850件。”何凡说。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数据显示,自公证参与执行事务以来,执行效率大幅提升,执行案件平均用时从128.3天减少为34.8天,查封解封平均用时从9天减少为1.5天,财产查控尤其是不动产的查控平均从5天减少为1天。

在执行难中,财产变现难问题长期存在。鹭江公证处、明信公证处探索参与法院司法拍卖辅助事务,走出了一条公证参与执行事务的新路子。

鹭江公证处不仅开通具有一键询价、一键挂拍等功能的“智慧执行”系统,通过信息化提升效率,提供拍品推介、拍照、带领看样等服务,还结合公证自身特点,推出代办产权过户、缴税、办理贷款等延伸辅助事务。

明信公证处于2018年创新推出“安心拍”服务,不仅对拍卖标的进行尽职调查、代办权属转移登记,让竞买人买得明明白白,过户方便快捷,还引入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垫资公司等,提供拍卖房按揭服务。一系列措施下,法院拍卖房关注度增加34%,“一拍成交”率100%,拍卖成交溢价率高达133%。

“这样的结果让法院、债权人、债务人、竞买人四方都满意。”明信公证处副主任王海宁说。

此外,浙江省丽水市莲城公证处、绍兴诸暨市公证处还探索介入法院终本案件调查,负责终本案件的线上线下查控,向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及线索,经济收入来源等,出具法律意见书作为部分终本案件合法退出执行程序的重要参考,提高了认定执行不能结论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公证参与到审执各个环节,全面承接司法辅助事务,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有助于让法官回归审判一线,提升裁判质效

2018年12月26日下午,官渡区法院与明信公证处举行政府采购合同签约洽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将公证的公益性、中立性、专业性、独立性等特殊价值属性融入到司法制度中,实现了两种法律资源的“强强联合”,实现了公正、公信、效率的叠加。

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双赢已经成为共识,合作越来越顺畅。

缓解案多人少、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落实司法责任制、减少执行冲突……受访的法官们对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不乏赞美之词。

缪宇直言,官渡区法院是改革的受益者。她解释说,2018年官渡区法院首次实现新收案件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并呈现未结案件存量低、法官人均结案增、结案率增的良好态势。“我们还是昆明主城区基层法院中唯一一家未结案件下降的法院,下降了10%,如果大量事务性工作没有分流给公证机构,就不可能有目前的结案率”。

入行30年的官渡区法院员额法官李曰福也深有感触地说:“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剥离了原来由法官承担的大量事务性工作,让法官有更多时间精力拿起法槌断案,专注审判工作,有效提升办案质效”。今年以来,李曰福带领的速裁团队已结案1100多件。

“以前,大量的司法辅助事务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如今,公证参与到审执各个环节,全面承接司法辅助事务,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有助于法官回归审判一线,提升裁判质效。”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锐说,这两年来,翔安区法院各项审判指标大幅上升至全市前列,执行指标全省第一,公证功不可没。

鹭江公证处对这项改革进行了量化测算:书记员工作量平均减少一半以上;司法送达月均完成率提升30%,除公告送达外,送达完成平均周期缩短至14天;司法调查周期缩短65%,保全执行查控周期缩短50%;民商事案件结案数同比增长14.25%,执行(含保全)案件结案数同比增长22.92%。

对公证处而言,也是满满的收获。

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老公证员,鹭江公证处主任苏国强深切感受到当前公证行业面临的困境: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法律政策调整以及跨界竞争加剧,公证行业的不动产公证业务、金融赋强业务、涉外公证业务都有不同程度萎缩,而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是公证行业自我“赋能”,有助于扩展法律服务领域。

段伟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2017年至今,明信公证处办理赋强公证5.7万余件,出具执行证书534件,法院全部执行。“这个100%难道不值得令人兴奋吗?”他认为,这既有公证处严把公证质量关的原因,也是法院在合作中对公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而他最初锻炼队伍的设想也早已不是问题。法院的规范管理及法官的优良素养、严谨态度、细致作风和责任担当,深刻影响了参与司法辅助的公证人员,有效提升了公证人员的素养和公证文书质量。

无论是试点公证处还是法院,大家都不回避问题,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对策

虽然闯出了一条公证发展的新路,但记者在采访中仍能感受到公证人员的忧心忡忡,对于推广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不少人觉得前路漫漫,荆棘重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公证处不愿意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因为看不到好处,吸引力不够。”段伟说。这番话,在近期于厦门召开的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论证会上,引起了来自全国各地公证处负责人的共鸣。

首当其冲的,是经费保障问题。

据统计,当前试点的190家公证机构中,仅有13家通过法院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其余177家都靠公证处自有资金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试点公证机构的积极性。

哪怕像明信公证处、鹭江公证处这样的先行者,在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这方面,至今也没有达到收支平衡。

在论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改革要推而广之,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支持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和举措给予经费保障。

“2018年,我们的经费来源分为两块,少部分通过省高院由省财政划拨,大部分由官渡区财政解决。一事一报。长远来看,需要推动地方立法,建立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缪宇提出。

为解决资金问题,明信公证处尝试了市场化运作,比如“安心拍”的推出,以及对公证参与诉前调解进行适当收费。鹭江公证处则打算通过做银行催收业务,以及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相关产品提供给其他部门,来反哺资金缺口。

“把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做大做强了,一定会有人买单。”苏国强对此信心十足,豪情万丈。

公证处和法院权责划分不明确、欠缺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人员身份保障制度、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公证人员素质能力亟待提升……无论是试点公证处还是法院,大家都不回避问题,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对策。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工作衔接;研究制定服务事项、方式、流程、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操作规范;汇编优秀实践经验、出台指导案例……大家群策群力,为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建言献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多位公证处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个别地区在某一时段出现法院对较多赋强公证不予执行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证的公信力。今后要让更多法院、让社会认同、接受、欢迎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公证行业必须进一步严格规范办证质量。

体制问题是避不开的话题。实践证明,具备进人用人、财务自主权的规模化公证处承担的司法辅助事务量大、绩效显著,合作制公证处表现更为抢眼。

论证会上,各地公证处负责人呼吁体制改革的声音颇为高涨。

厦门大学现代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理事长牛文忠建议,大力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要放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框架下来谋划这项改革,吸引留住人才,激发公证机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积极性,提升其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公证人坚信,只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创新坚持到底,就一定能破除一切制约公证行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新时代实现新的跨越,开辟新的天地。